2025年4月25日下午,南洋问题与全球视野系列讲座第七十三讲在厦门大学南安楼301-3会议室举行。本次讲座特邀美国夏威夷大学马诺阿分校东南亚史研究荣休教授Leonard Andaya担任主讲人,主题为“印尼东部海域的贸易网络与跨域政体”。Leonard Andaya教授专注于东南亚近代早期历史,尤其关注印度尼西亚与马来西亚研究。曾执教于马来亚大学、奥克兰大学及新加坡国立大学。2011至2012年出任新加坡国立大学陈振传马来研究讲座教授,2017至2018年出任新加坡国立大学尤索夫伊萨社会科学讲座教授。

厦门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南洋研究院助理教授石玉凝主持本场学术讲座,厦门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南洋研究院特任助理研究员马广路担任与谈人。石玉凝老师向与会师生和嘉宾介绍了Leonard Andaya教授的履历背景、主要研究方向和研究成果等。

Leonard Andaya教授首先从印尼东部丰富的自然资源谈起,指出丁香、肉豆蔻、檀香木、海参、珍珠、燕窝等商品,长期以来通过复杂的跨海贸易网络输往中国、印度、中东和欧洲市场,形成了广泛而持久的国际联系。他强调,这一地区的岛屿社会凭借对季风、洋流和环境变化的深刻理解,发展出以资源交换和贸易互助为基础的社会体系,而非依赖中央集权政治力量来维持秩序。通过海洋视角(sea perspective),Andaya教授指出,在这些群岛社会中,海洋被视为连接而非分隔各地的重要空间,地方社会通过互惠贸易、共享资源和跨岛联盟,形成了稳定而灵活的跨域政体。这些贸易网络不仅支撑了生计和文化延续,还促进了区域内部不同族群、不同文化的交融。
在讲座中,Andaya教授还特别探讨了中国商人在区域贸易中的重要作用。通过资本、技术与市场需求的推动,中国商人促成了地方资源向国际市场的出口,同时也改变了当地的生产与交换模式。他指出,这种跨文化合作,是东印尼社会能够长期融入全球贸易体系的关键。此外,他关注到气候变化对印尼东部生态环境和传统生计方式的冲击,呼吁在研究区域历史时结合环境史和生态变迁的视角,以更全面地理解地方社会的适应与变迁。

与谈人马广路博士后指出,Andaya教授的跨域贸易网络至关重要,因为它不仅影响了印尼群岛古代各个大小王国的兴衰起伏,更塑造了当今东印尼的社会结构与文化观念。中国人熟知的国家模式是王朝集权国家与现代民族国家,而以东印尼为代表的非中央集权政体却迥然不同。学者们只有结合历史视角,才能真正发现当地人观念中的国家与政府是什么样子,进而理解东南亚的多样性与复杂性。

在随后的问答环节,师生们围绕地方社会如何在全球气候变化中继续维持生计、区域间合作的历史经验及其现实启示等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师生们普遍认为,本次讲座不仅丰富了对东南亚历史社会结构的理解,也为未来东南亚区域研究提供了新的理论框架和研究路径。
讲座在热烈讨论中圆满结束,在场师生对主讲人和与谈人的精彩分享给予高度评价,并期待未来有更多类似主题的学术交流活动。

文字:戴熙辰
图片:张涵之
排版:刘心悦
审核:张淼、沈燕清
终审:何丽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