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快讯
您所在位置: 首页 >> 合作与交流 >> 交流快讯 >> 正文
【星洲日报】《鹭岛南望》专栏:黄飞 | 近距离观察新加坡大选的一堂课
发布时间:2025年05月08日 点击数:

近距离观察新加坡大选的一堂课

黄飞 厦门大学南洋研究院

马来西亚和新加坡这对隔海相望的邻邦,由于地理上的接壤、历史上的渊源以及现实中的深度互动,始终高度关注彼此的大选。在2018年以前,两国的议会选举存在很大的相似性,都呈现出单一政党或者联盟长期主导政坛的局面。

2018年成为一个关键的转折点,马来西亚的选举政治变得更具竞争性,局势云波诡谲,难以预测。新加坡则大体上延续了过去的风格,但一些细微之处的变化也颇具看点,不能简单地用“单调沉闷”一而论。我曾在马来西亚长驻一年,并亲身观察过509大选,但在新加坡的亲身经历却非常有限。不过,在马来西亚的生活经验对于理解新加坡或许有所助益。在以不同的方式进入了最近两届新加坡大选现场之后,我也发现了不少有趣且引人深思的地方。

2020的新加坡大选正值疫情期间,竞选活动主要在线上进行,线下活动寥寥无几,数字平台成为了选举的主战场。对于远程观察者来说,这无疑是幸运的,弥补了无法亲临现场的遗憾。在一周的线上观察中,我第一次以较为具象化的方式了解了新加坡选举政治的运作,包括不同政党的标识、主张和代表人物,以及选举规则和一些重要的选区。一些候选人及其金句也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可以说,那次大选为我上了一堂生动的新加坡政治课,原本抽象模糊的概念开始变得清晰起来。疫情中有条不紊的选举操作,也让我对新加坡颇有好感。

对于2025年的大选,我早就期待着去实地观战。媒体早些时候普遍猜测选举会在5月底举行。然而,到了4月份,新加坡政府突然宣布投票日定于5月3日,仅有9天的竞选期,这让人有点措手不及。好在中新两国已经互免签证,在手中的工作告一段落后,我迅速开启了一场说走就走的观选之旅。我在选举日的花絮新闻中了解到,一些新加坡人也被突如其来的大选打乱了节奏,有人因婚礼日期冲突而穿着婚纱去投票,也有游轮因乘客投票而提前返航。

除了物价较高,新加坡的安全便利几乎让我的旅行毫无挑战。丝滑入境后,我开始在网上搜寻各党派群众大会的时间和地点。我的重点是反对党的集会,尤其是工人党在东北部的集会。不过,我选择的两场人民行动党的集会也带来了意外的惊喜和丰富的信息。

其中一场是中午在市中心的大华银行广场举行的,这次集会聚集了行动党最重量级的人物,包括总理黄循财、资政李显龙、部长陈振生等人,另有几位来自不同族群的新人。中午的太阳热烈,天气炎热,但行动党团队,包括70岁的李显龙,都不避骄阳,可以看到他额头渗出的汗珠。黄循财总理看起来富有亲和力,脸上始终带着笑容,谦和而理性。他在演讲中阐述了行动党的观点,特别强调了当前的动荡不安的国际局势给新加坡带来的压力。他表示,选举后新加坡面对的不是党派之间的争斗,而是如何去应对严峻的国际形势,并呼吁选民理性投票,不要为了在国会寻求平衡而失去经验丰富的部长。他特别指出,像副总理颜金勇这样的人是不可或缺的(这一观点在之后的几天里也被行动党的团队反复强调)。集会结束后,黄循财等人隔着栏杆和群众握手后才离开,并留下几位新人与选民继续交流。整场集会气氛和谐,虽谈不上热烈,但是仍然暖人。

我选择的另一场行动党集会是在晚间,地点位于工人党的传统票仓——后港单选区。我带着疑问前往这场集会,想知道在这样一个特殊的选区里,会有多少人支持行动党。到了会场后,偌大一个体育场人数果然不多,主要集中在靠近讲台的区域,后面又来了一些人,但整体而言仍显得稀稀拉拉。然而,当晚那位年轻的行动党候选人的演讲很精彩。他提到在竟选过程中,有人当面对着他吐口水,因此他呼吁,分歧不应演变成分裂。这种深入反对党大后方的候选人,通常被认为是“炮灰”,但“炮灰”也并非没有前途。即使无法啃下最难啃的骨头,也会增加历练,提高知名度,未来被派到其他选区时,或许能脱颖而出,这在过去不乏先例。

工人党在东部和北部的影响力

自1991年工人党拿下后港选区之来,已坚守三十余年未曾失守。在2020的大选中,他们又夺取邻近的阿裕尼选区和盛港选区,在国会中历史性地取得了10个议席,极大地提升了工人党在东部和北部的影响力,也为他们在这个地区继续开疆拓土提供了可能性。因此,包括榜鹅集选区、淡滨尼集选区、淡滨尼尚育单选区以及东海岸集选区在内的几个选区,成为了此次大选关注的焦点。

这个地区并非旅游热点,对普通游客来说较为陌生。如果不是来看选举,我也不会来到这里。在新加坡的发展历程中,该地区的城市化进程起步较晚,曾以农业为主,潮州人聚居,天主教影响深远。由于语言、宗教以及对政府开发政策的不满等原因,该地区形成了独特的政党认同,即认同新加坡,但在政党选择上有所不同。经过多年的发展,该地区表面上与其他地区没有太大不同,同样林立着组屋,也有新兴的大学和产业。然而,历史的积淀、年轻居民的涌入,以及成效显著的社区服务和选举策略,使得工人党在这里的影响力日益增强。在这次选举中,工人党收缩战线,放弃了马林百列集选区,集中人马强攻东北部。

在现场参加工人党的两次集会时,我深切感受到工人党强劲的冲击力。与行动党和其他反对党相比,工人党的群众大会人员更密集,气氛更热烈。我第一次参加工人党的集会是在榜鹅,这个选区是本次大选中的最具看点的一个。工人党派出高级律师贺沛星等人,对阵由副总理颜金勇领衔的行动党团队。如果行动党不能获胜,颜金勇将因失去议员资格无法在内阁任职,也就无法继续履行其目前承担的包括对美谈判等重要工作。行动党声称颜金勇难以替代,警告选民选择工人党时要三思。

在当晚工人党于榜鹅的集会上,工人党领袖毕丹星驳斥了行动党的说法,认为行动党将颜金勇从安全选区调至榜鹅是不负责任的。同时,他开足火力抨击消费税,引发了群众的共鸣。与黄循财相比,毕丹星是一位魅力型的政党领袖。他身材高大,声如洪钟,演讲时表情严肃,但言语极具攻击力,不时引发群众的欢呼。本区候选人贺沛星和毕丹星一样是印度裔,但他在现场飚潮州话,也让人感觉到他的用功之深。散场之后,参会群众走在路上仍呼喊着口号,挥舞工人党标志锤子型的气球,这在其他党派的集会后是很难看到的。

情感、情绪和微观层面的信息都至关重要

我再一次参加工人党集会是在5月1日晚间,也就是本次大选允许集会的最后一天。后港的集会现场人山人海,进出口处都排起了长长的队伍,警察不得不实施临时的交通管制。毕丹星富有激情的声音响彻整个街区,群众的欢呼声此起彼伏,仿佛一场反对党及其支持者的狂欢。不过,尽管现场情绪激昂,却未呈现出成体系的政策架构。最后,由工人党元老刘呈强带领全场一起诵读公民誓约,为集会画上了句号。后港的主街道上,人流涌动,能量四射。这是我在其他两个反对党集会与行动党集会上都未曾感受过的景象。

现在,这些势能已经转化成了具体的选票。从具体数字来看,行动党得到了65%的选票,比2020年大选提高了4个百分点,也高于之前的某些预测。行动党对此表示满意,认为得到了人民更充分的授权。但数字也同样表明,行动党的胜利并不意味着工人党的失败。相反,工人党在这次选举中也取得了新的进展。在三个既有的选区中,工人党的得票创下新高,超过了上次大选,表明其在这三个选区中的根基更加巩固。在东北部其他几个关键选区中,工人党的得票率也均超过40%。考虑到行动党派出的竟选团队阵容之强大,工人党可谓虽败犹荣。工人党此次不仅保住了10个选区议席,还将获得两个非选区议席,从而将国会中的议席扩大到12席,创了历史新高。其他反对党则一席未得,进一步被边缘化。

对于熟悉新加坡的马来西亚读者而言,我未必能提供多少新见。但在现场的亲身经历带给我一些具体的感受,这与我在现场观察到的情况和工人党的最终相当吻合。尽管现在资讯发达,但情绪和气氛只能在物理现场才能真切地感受到,只有亲临现场,才能得到更多微观层面的信息。对于选举政治来说,情感、情绪和微观层面的信息都至关重要,但这些维度却往往被忽视。

当我们不仅仅依赖统计数字,而是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与他人共情,甚至进行身体上的接触时,我们才能对选举中的人物有更多的体认。我猜想,人民行动党的支持者中,理性驱动的成分可能相对较多,而工人党的支持者中,情感驱动的成分可能相对更多,这也反映在两党不同的竞选策略上。因此,到现场去感受选举氛围,对于选举政治的观察者和研究者而言,都是一堂必修课。

(《鹭岛南望》是厦门大学南洋研究院研究团队就马来西亚及东南亚相关国际问题共同撰写的评论文章专栏。本文是系列评论的第51评。文章仅为作者个人观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