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动态
您所在位置: 首页 >> 学术科研 >> 学术动态 >> 正文
沙特与伊朗:从千年恩怨到和解之路 | 第六十九期国关系列读书会暨第六十六场南洋真人馆沙龙回顾
发布时间:2025年10月17日 点击数:

秋水山明,书卷盈馨。2025年10月15日下午,第六十九期国关系列读书会暨第六十六场南洋真人馆沙龙在厦门大学南安楼301-3会议室顺利举行。本次读书会以“沙特与伊朗:从千年恩怨到和解之路”为主题,由集美大学外国语学院许玉军副教授主讲,厦门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南洋研究院林达丰副教授担任与谈人,集美大学外国语学院黄明教授主持。

主持人:黄明教授

黄明老师是厦门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南洋研究院2004级博士生,他在开场白中表达了作为院友对于母院的感情,并由《天方夜谭》引出主题,现场气氛温馨欢愉。

主讲人:许玉军副教授

许玉军老师凭借其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驻沙特阿拉伯王国大使馆的常驻调研经历,从实地视角出发,以风趣幽默的语言,梳理了沙特与伊朗从“千年恩怨”走向“和解之路”的复杂历程。他从中东“三洲五海”的地理格局切入,结合地图分析了中东地区冲突的历史根源,并指出伊朗高原在地缘上对沙特的战略俯瞰态势,以及沙特在外交上长期对伊朗保持警惕的结构性原因。

此外,讲座还系统回顾了沙伊关系背后的地缘政治、民族、宗教、安全、文化等因素,包括古代波斯帝国与阿拉伯帝国的更迭,波斯人选择什叶派作为国教的历史背景,1932年沙特阿拉伯王国正式建国后与伊朗建交,冷战期间两国对于地区主导权与西方同盟问题的政策分歧,以及“海湾阿拉伯国家合作委员会”的建立等一系列关键节点,由此呈现出沙特与伊朗多次断交复交之波折。许老师指出,这些历史累积的猜疑与对抗,使得两国近年来的“世纪和解”更显其艰难性与重要性。

沙伊和解是中国在2022年提出的“全球安全倡议”的一次成功实践,遵循“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正在改变因美国、俄罗斯等西方势力介入而加剧的地区冲突对抗局面,推动中东国家经济的多元化与现代化。

与谈人:林达丰副教授

在与谈环节,林达丰老师从地理环境、经济特点、英国殖民遗产、国家政治、军事防务等视角对沙特与伊朗的社会结构、中东地区政治经济生态进行了综合分析,他认为水环境和地理地貌结构对中东人口分布、族群生产生活、地缘政治塑造至为关键。其论述鞭辟入里,引人深思。

互动阶段,现场师生提出中东其他国家对沙伊和解的态度、世纪和解对东南亚地区的影响等问题,许玉军与林达丰老师一一耐心给予解答。许老师进一步分享了阅读建议:先从尤金·罗根的The Arabs: A History(《阿拉伯人:一部历史》)或王联的《中东政治与社会》开始,建立一个宏观框架。接着阅读《终结所有和平的和平:奥斯曼帝国的衰亡与现代中东的形成》和《阿拉伯的劳伦斯》,理解现代中东是如何被建构的。然后阅读萨义德的《东方学》,对西方关于中东的叙述保持反思。最后通过马哈福兹和帕慕克的小说,更直观地感受中东社会的脉搏与文化内涵。

本期读书会内容详实生动、视角立体多维,不仅深化了师生对中东复杂性的认知,更为大家理解中东区域动态提供了扎实的历史阐析与独特的现实启发,具有深刻意义。

撰稿/陈翌安

摄影/陈翌安

责编/张长虹

审核/沈燕清

终审/何丽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