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动态
您所在位置: 首页 >> 学术科研 >> 学术动态 >> 正文
南洋新作 | 张长虹:潮剧起源和在东南亚的发展
发布时间:2025年08月04日 点击数:

潮剧起源和在东南亚的发展

潮剧亦称潮州戏,用潮州方言演唱,缘起宋元南戏,是中国一个古老的地方剧种,流布于广东潮汕、闽南、香港、台湾等地区以及泰国、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家。潮剧曲文押潮韵,宾白多俚词,剧本语言文质相济,雅俗共赏。潮剧唱腔用真嗓实声,依字择腔,柔婉多变。伴奏音乐分文武畔。潮剧的角色行当中以生、旦、丑最具特色,其中潮丑为潮剧之戏魂。潮剧剧目有四千多个,其中有两类剧目为其他剧种所少见,即根据潮汕地方人物和故事创作的剧目,如《荔镜记》(《陈三五娘》)、《苏六娘》,以及反映华侨生活的华侨戏,如《官硕案》、《金贵舍》。

潮剧距今已有四百多年历史,随潮汕移民走出国界,成为传承两千年潮州文化的主要载体,也是联结世界各地潮人情谊的重要纽带。潮剧流播于泰国,最早是在17世纪中叶。1851年后,老双喜与老正和等潮剧戏班以曼谷为中心,经常游埠到新加坡、马来亚、越南、印尼等国家和台湾、香港地区,主要在酬神和喜庆节日演出。

20世纪20年代,中国潮剧艺人为躲避内乱陆续移居泰国,他们引入新的戏剧观念和思想,结合泰国华人社会现实,开启泰国潮剧的现代化和本土化,主要表现在编改新剧、变革表演形式、废除童伶制和实行股份制团场合一的组织管理方式四个方面,吸引、培养了大批优秀艺人,演出规模宏大。编剧家陈铁汉与谢吟将古装传奇戏《游龟山》改为《可怜一渔翁》,开泰国潮剧文明戏之先河。30年代,文明戏《姐妹花》等传到新加坡、马来亚。新加坡《火烧红莲寺》等潮剧的立体活动布景构想借鉴了话剧和电影的舞台美术精神,由老赛桃源班传至泰国,风靡一时。50年代,广播潮剧和潮剧电影开始占领东南亚市场。1958年,首部中国潮剧电影《火烧临江楼》在新加坡上演,促进了新加坡潮剧发展。1960年,中国潮剧团到柬埔寨演出,演员姚璇秋等人得到皇后“授勋”的至高礼遇。20世纪60年代,香港潮剧演员陈楚蕙等人在泰国的表演引起轰动。1982年,泰国华人庄美隆编导首部泰语潮剧《包公铡侄》,尝试用泰语音韵谱写曲调、唱念台词。2000年,庄美隆成立“泰中文化艺术中心”,教潮剧演员学泰语,泰国人学潮剧。泰语潮剧代表作有《大禹治水》、《赵子龙救阿斗》等。

2006年5月,潮剧被列入中国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主流媒体和自媒体对潮剧的关注更加多元化,中国潮剧精品剧目推陈出新,涌现了讲述侨乡故事的《望海潮》等现代潮剧。2021年4月,汕头市人民政府与中国戏曲学院以“学校+基地”新模式合办中国戏曲学院首个全日制潮剧本科班,建立中国戏曲学院汕头教学实践基地。

2022年4月1日,首届国际潮剧文化研修班开班,采用线上与线下结合的联动课堂。4月29日,结业典礼暨广东潮剧院新马泰潮剧传承中心“云”揭牌仪式在广东潮剧院慧如剧场举行,来自马来西亚、新加坡、泰国等国家以及港澳地区、潮汕地区全体学员献上了为本次研修班创作的歌曲《为爱传戏》。


附图与演出网址:

1.20世纪40年代,泰国潮剧界著名生角陈赛凤的济公扮相

2.《海外潮音──陈楚蕙艺术评传》封面,该书由钱丰著,泰国八和机构2000年出版。

3.泰语潮剧《大禹治水》演出剧照。1999年,泰中潮剧团演员与泰国法政大学师生联袂演出《大禹治水》。

4.2005年10月7日,九皇节斋期间,曼谷七圣妈庙老三正顺班的演出舞台。

5.泰语潮剧《包公铡侄》VCD封面。2002年前后,该剧由泰国ทิวลิป "郁金香"公司录制,波巴艺术团演出。

6.潮剧·苏六娘——姚璇秋唱腔艺术选

https://www.xuexi.cn/96de8348d6650c237c068c05c7bc5e0b/8b1465615bf037425af76b2557c885cd.html

7.《为爱传戏》:“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研修培训计划:首届国际潮剧文化研修班”班歌,作词:林克,作曲:陈焕泽,演唱:研修班全体学员。

https://article.xuexi.cn/articles/index.html?art_id=10465492637451212371&source=share&study_style_id=video_default&share_to=wx_single&study_share_enable=1&study_comment_disable=0&ptype=0&item_id=10465492637451212371


注:本文原载于香港树仁大学“陆国权中华文化传承研究基金”官网

(1)简体中文版:https://ccs.city/sc/anthology-of-chinese-diasporas/a-brief-history-of-teochew-opera

(2)繁体中文版:https://ccs.city/tc/anthology-of-chinese-diasporas/a-brief-history-of-teochew-opera

(3)英文版:https://ccs.city/en/anthology-of-chinese-diasporas/a-brief-history-of-teochew-opera


作者简介:

张长虹,文学博士,厦门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南洋研究院副研究馆员,主要研究兴趣为东南亚华文文学、东南亚图书信息管理。已出版专著《移民族群艺术及其身份:泰国潮剧研究》、译著《欧洲形成中的亚洲》(第三卷第三册·东南亚)、《东南亚研究中文书目》(第一编者)等著作四部;在国内外报刊发表学术论文三十余篇,其中三篇被人大复印报刊资料《舞台艺术(戏曲、戏剧)》全文转载;主持完成福建省社科规划《福建华侨史》专项一般项目《福建省华侨史研究论文著作目录》,于2019年获评“优秀”等级。


审核:沈燕清;终审:何丽苹

Top